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众互动  >  内容页

青莲诗仙今何在——观众谈“我心中的李白”

2015-07-24 16:24:13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到:

    截至26日,《李白》本轮的演出也将告一段落,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无论是对于这部作品本身,还是对李白这样一个充满了中国式情怀的诗人,观众们都怀有强烈的热情。寓情思于戏剧,蕴厚重于舞台,散场之后,余韵不了——主页君想,这就是人艺话剧所带给观众的期待与魅力吧。

不少观众在看过《李白》后,信手写下了“我心中的李白”,先以一位人艺老朋友,观众李美超的七绝开场:

千古明月万里路,丹心一片忧黎元。

飘然羽化身先去,空留遗恨在人间。

——《观话剧<李白>有感》by李美超






    非常有幸7月17日观看了濮存昕老师主演的话剧《李白》,话剧将李白的坎坷遭遇、怀才不遇、内心挣扎展现的淋漓尽致,我想这也得益于濮存昕老师在不同的年纪上演同样的角色,更加深入的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吧。我心目中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洒脱不羁是李白的符号,是他的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他是不该融入官场的勾心斗角的,而是保持自己做洒脱的李太白。

——我心中的李白 by Depp





    时隔两个半月,再来人艺看戏。话剧李白,是濮存昕演得最好、而且无人可以替代的唯一一部戏,也是剧作家郭启宏写得最好的作品。作者、演员都和剧中人融为一身, 进又不能退又不甘,看穿一切但仍旧饱含热情,洞明世事但依然纯真坚定。这部戏在艺术上也是话剧民族化的力作,舞美和人物的形体都能依稀看到焦菊隐的影子。1991年至今,“龚濮”的组合坚持了24年仍在精益求精,诠释了什么是戏比天大。这是一部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值得看看的好戏。另外,这也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拿学生证去看公益场了,五年来我以极低的票价欣赏了几十部好戏。感谢人艺,大人大艺!

——我心中的李白 by 裴云龙





    “要是能重来 我要选李白”这是最近火的不行的一首歌 从中想想 作曲者这么写必然有他的道理。或者作曲者想表达的是李白这种豁达的心态 事实上我不会写剧评 现在说的是我心里的话 我只是一个16岁的女孩 对艺术的见解只是自己的理解 不得不承认这次看【李白】纯粹的是看人 而我看话剧却是后知后觉 直至今天我才发现 这出话剧讲的是李白的后半生。我心中的李白 哦不 准确的是我眼中的李白 不应该叫他诗仙 而应该叫他酒仙 似乎他是一个无酒不欢的一个诗人 我觉得他更是一个重情义之人 从他被贬开始 续弦从头至尾就跟着他。 濮存昕老师把李白演活了 醉酒谁都会演 拿捏的力度如何就看演员的功底 我的理解仅此而已 原谅一个16岁女孩的孤陋寡闻 只能理解这么多 梦茜 乙未六月初四 落笔于北京

——我心中的李白 by 呆呆粥萌萌鸡




    李唐士莲信涧游,白误江上玉盘幽。 李白,矛盾。 思逸挥洒即成诗,可那并非李白心心念念的鸿鹄天地。 叹无明主,直把他当作写诗的机器,图个玩乐的助兴。这下,李白成了“李家白来不费功夫的奴才”,称为奴才,不是因为位卑和服从,若能一腔热血为国洒,理应顺天子;而耐着原本自由中正的天性,陪着君主后妃笑、嗔、醉,君子之躯委于“先天下人”的乐,这比打骂还难受。 醉无黑白,皆知太白嗜爱酒。我总觉得,夫子总能在这赤烈的澄澈琼浆里,追寻一个纯真罗曼之所在。但人在醉中,就不“清楚”、不“明白”了。捞月仙去,水月荡漾,想握天月于咫尺掌心,奈何触不可及。那梦想就在眼前了,只要我一伸手,一伸手…… 万般虚幻,都随碎月而逝了。也不知道,他是青莲还是人的影。都过去了,惟有莲香诗情愈飘愈远,根植入心。

_我心中的李白 by 典儿





    从小吟诵李白的诗,或浪漫或不羁,总觉酒后赋诗是何等潇洒豪迈!观剧后,顿觉画中诗仙原也有血有肉,空怀一腔才情报国无门。道不尽人生况味只与明月相约,从月圆月缺直至月色中悄然逝去!只留下一身傲骨,万千诗篇,千古传诵!

——我心中的李白 by 姗姗来去





    华灯初上时,匆匆赶到了首都剧场,不为别的,只为和李白在人艺的舞台上赴一个千年的约会,圆一个和李白的梦、一个和大唐的梦…… 静敬走上台阶,站在华彩的剧场门口定了定神,转身放眼看去,借用稼轩兄的话来说,这里已经是宝马雕车香满路了!抬头望了望天空,乌云密布要下雨了,我知道我即将走进的剧场的舞台上也已经阴云压顶了,晚年的李白因永王的谋逆而获罪长流夜郎,一路凄风苦雨,一腔热血报国的太白情何以堪啊! 大幕落下,我有些神情恍惚,我想创作人们心中的诗仙太白,不论是写是导还是演都将是极大的挑战,因为很难演绎出每个人心目中理想的太白仙!舞台上的李白也许和我们期许的太白仙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认为人艺的艺术家们倾情尽力了,他们在简淡而意境深远的舞台上精雕细琢,演绎得淋漓尽致,哀婉处令人潸然泪下,欢欣处又让人心感无限慰籍,唏嘘叹焉不虚此行啊…… 观李白 一曲李白,悠悠情怀。 潸然泪下,诗仙何在? 太白出山,进退维艰。 舞台诗意,简淡深远。 惜我大唐,物华天宝。 诗风神韵,美哉壮哉! 逆胡作乱,盛世凋残。 大唐风韵,永世流传!

——我心中的李白 by 雅风





    看戏之前还有点担心,直到落幕,心定。这就是我心中的谪仙,年少时高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失意时仍书“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临终前不甘“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他虽为权贵赞美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千百年来激荡了多少后世人的胸怀,更不论“床前明月光…举杯遥明月…兰陵美酒郁金香…将进酒,杯莫停”这些千古诗句为人们带来的极大情感共鸣。 全剧九场,舞美变幻中对月亮元素的运用体现了创作者对细节的用心。月亮遗世独立,但却拥抱阳光,是为了在孤冷的夜空向人间撒一片皎洁。月亮和美酒一起几乎构成了李白的诗意和人生意象。关于他的死因,历史未有定论。而我一厢情愿地认定他是酒后捞月溺水而亡,这样才能为他一身才情,一生壮志,一世赤心,寻一个浪漫结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最爱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 by 冰凌_花





    李白应该是诗人中知名度最高的,特别是人生经历之丰富足以让很多同行望其项背。濮存昕第一次演李白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如今我的孩子都会背颂床前明月光了,而他依然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的演绎诗仙,时间跨度之长、角色之丰富可见一斑。龚丽君和濮存昕演了无数次夫妻,但或许只有李白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隐晦而又无奈的爱,这和小井胡同不同。濮存昕个人风格和李白很搭,造型也很贴近历史资料,少了舞台上的嘶吼多了真挚情感的表达,濮存昕一直在进步。

——我心中的李白 by 汀苑

(摄影:李春光)